以下主要談第二案,第一案離看完當下有點時間,不是記得很清。
第一案,老爸,你的清白就靠我了。第二案,埃及豔后,該詛咒的人不是我。
基本上,看見上述標題能吸引我的機率不高,真人封面再降些機率。我還真的不知道當初究竟為什麼會借這本書……鬧書荒的時候借的吧?
既然書名是《神偷少女》,原名一二案各不同。簡單說,就是不尋常竊賊們的故事。既然是小偷的故事,那就少不了偷竊手法。畢竟不是掛名怪盜少女之類的。
唔,其實我覺得這本書整體來講很可惜。偷竊手法其實還蠻不錯的,最後掉包的手法有讓我意外到,仔細想想該埋伏筆也有埋,只是埋得太簡單明瞭了,不夠深刻。也就是說,表現手法不夠好。
感覺上好像什麼都講了,可是還是覺得缺了點什麼。鋪陳也不太足,最後收尾就不夠有說服力。還有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社的問題,我總覺得時間軸怪怪的……
而我認為最為缺乏的東西,在於對角色心境的描述。每個角色都有特色,但除了唯一的特色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像是小凱為什麼喜歡上海爾?唔,雖然我自己是腦補成小凱太理智,沒想這麼多。還有理查叔公這個角色,最初明明反對小凱一行人去偷回綠寶石,最後為什麼忽然改變想法?艾迪叔公也是一樣的問題,總不能一句因為對方觸碰到行業禁忌就帶過去了吧?
角色很多,卻沒有足夠篇幅的鋪陳,就連身為女主角的小凱,敘述也是隨隨便便的感覺。算是一大缺點。
整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:「想寫出一個好像很厲害的竊盜手法。」
另外,翻譯上好像也有點問題,文筆不是很通順。書中會將一些名人或名故事的名字作為竊盜手法的名字,註解說明卻把那些名字寫成是「招式名」。
……這是什麼超能力嗎?還是魔法?武術?招式名咧,就寫成是「手法」不就好了?
當然這基本上就不是作者的問題……
所以呢,如果還有第三案,在沒有鬧書荒的前提下,我應該不會繼續看了。